竊曲紋銅鬲
周
高25.5厘米,口徑25.2厘米,腹圍85.3厘米
1993年滁州市章廣鎮(zhèn)出土
鬲是炊粥器,新石器時代普遍使用陶鬲,青銅鬲最早出現(xiàn)在商代早期。鬲的最突出特征是袋形足,猶如三個奶牛乳房拼合而成,主要作用是為了擴(kuò)大受火面積,較快的煮熟食物。其肩部有兩道弦紋,弦紋間裝飾有竊曲紋。竊曲紋是周代重要的裝飾紋飾,是動物的簡化和抽象化,一般由兩端回鉤,或“S”形的線條構(gòu)成扁長形圖案,中間填入凸出來的目形紋,構(gòu)成直中有圓、圓中有方的紋飾特點(diǎn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