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、鬲的青銅時代
鬲的鼎盛期即中國的青銅器時代,跨越夏、商、周,綿延1600年。這個時期,青銅鬲逐漸產(chǎn)生發(fā)展,在所有青銅器中,鬲是使用最早、數(shù)量最多、制作工藝精美、紋飾種類繁多的器物之一,青銅鬲也逐漸從炊具變成了禮器。
夏代,我國已經(jīng)開始使用青銅器,青銅鬲逐漸興起,但是由于工藝技術(shù)還不成熟,以及繼承了陶鬲的特點,其形制較大,規(guī)整中有生氣,并逐漸使用紋飾。
到了商代,青銅器的使用日益廣泛,我國正式進入青銅器文化的時代。商代的青銅鬲較之夏代青銅鬲有了很大進步,種類較多,造型獨特,規(guī)格較大,鑄造精細,紋飾十分華麗。
(上海博物院館藏商代獸面紋銅鬲)
進入周代之后,青銅器的使用更加廣泛。隨著社會生產(chǎn)力的發(fā)展,冶煉技術(shù)不斷提高,鬲的制造技術(shù)水平日益發(fā)達,其形態(tài)和分類也不斷豐富。周代的鬲主要有方鬲、附耳鬲、帶蓋鬲等。
陜西寶雞茹家莊出土的鳥飾守門底爐方鬲是方鬲的典型代表,其上部為容器,下部鏤空方欄為爐,形似建筑,爐內(nèi)可放置炭,四周鏤空可通氣助燃,方欄正面有門可以開合,門外有浮雕刖足者守門,口沿下飾竊曲紋和波曲紋。
(寶雞市茹家莊出土的鳥飾守門底爐方鬲)
西周開始出現(xiàn)附耳鬲,有的口沿外侈無耳,部分為蹄形足,春秋基本沿襲西周青銅鬲的造型。下圖是矢伯鬲。矢伯鬲是西周早期的青銅器,高18.5厘米,口徑13.1厘米,鬲身修長,器厚重,兩方唇立耳立于卷沿上,薄尖唇,高領(lǐng)內(nèi)斂,鬲腹微鼓,分襠三柱足較高。頸部飾一周三組小饕餮獸面,云雷紋襯底,腹部煙炱較厚。
(寶雞市紙坊頭出土的西周矢伯鬲)
帶蓋鬲是周代青銅鬲的另一種主要器形。例如下圖所示的首都博物館館藏的“牛頭紋帶蓋伯矩鬲”。它通高33厘米,口徑22.9厘米,平蓋,蓋面飾以浮雕狀牛頭紋,蓋紐為向背牛首,器折唇上有立耳,頸飾夔紋,間以短扉稜。袋足,飾牛頭紋,角端翹起。
(首都博物館館藏牛頭紋帶蓋伯矩鬲)